波士顿——在北美职业体育界围绕种族平等与社会正义的讨论持续深化之际,凯尔特人队主教练乔·马祖拉近日向球队全体成员发出一封内部信函,呼吁白人教练群体在推动系统性变革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,这封长达千余字的信件从职业体育的社会责任切入,深入探讨了教练团队在构建包容性环境中的关键作用,引发联盟内外的广泛关注。
信件核心:从“支持者”到“主导者”的角色转变
马祖拉在信中开宗明义地指出:“当我们的联盟持续为种族正义发声时,那些占据教练席多数的白人同行们,必须意识到沉默已不再是中立的选项。”他虎扑中国援引NBA近三年发布的多元化调查报告显示,尽管球员中非白人比例超过八成,但白人教练占比仍高达70%以上,这种结构性失衡需要更主动的干预。
这位以战术严谨著称的少帅并未停留在宏观论述,体育社区而是具体提出三项行动纲领:要求教练组在招聘助理教练时建立匿名评审机制,避免无意识的偏见影响决策;建议每支球队设立“跨文化沟通官”,定期组织球员与教练开展种族议题工作坊;他承诺凯尔特人队将把年度预算的5%投入波士顿本地的少数族裔青少年体育培训项目。
更衣室反响:从诧异到共鸣的转变
据球队内部人士透露,信件公开后更衣室经历了微妙的态度演变,起初有球员对“以种族划分责任”的表述存疑,但全明星前锋杰森·塔图姆在队内会议中的发言扭转了氛围:“当教练主动拆解特权结构时,我们才真正站在同一战线。”另一位匿名球员则提到,马祖拉上赛季坚持将更衣室标语从“拼搏”更换为“为公正拼搏”的细节,让这次倡议显得更具说服力。
联盟官方对此保持谨慎支持态度,发言人迈克·巴斯在声明中强调:“NBA始终鼓励建设性对话,马祖拉教练的倡议与联盟‘平等竞赛’计划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。”但亦有匿名球队高管向媒体表达顾虑,认为这种“自我批判式”倡议可能激化更衣室矛盾。

历史语境:波士顿特殊的种族叙事
这座拥有全美最复杂种族历史的城市之一,始终是观察体育与社会运动的典型样本,凯尔特人队虽在1950年率先选聘首名非裔球员,但1980年代发生的球迷辱骂事件至今仍被频繁提及,马祖拉在信中特别引述了比尔·拉塞尔1966年兼任教练时遭遇的歧视:“当传奇中锋用13年球员生涯换来11枚戒指,却因肤色被拒绝入住酒店时,这说明体制性问题需要体制性解决方案。”

波士顿大学体育史教授罗琳·帕特森分析称:“体育界平权运动正从‘象征性支持’转向‘责任分配’阶段,马祖拉的信件标志着白人教练群体开始系统性地承接历史债务,这种范式转移可能重塑职业体育的权力结构。”
实践探索:从球场到社区的行动蓝图
凯尔特人队已着手将理念转化为具体措施,在近期举行的青少年篮球训练营中,教练组首次采用“盲选”试训,仅根据编号评估球员技术动作,更值得关注的是,马祖拉正推动建立“教练多元指数”,通过量化评估各队助理教练的族裔构成、晋升路径及薪酬水平,形成可比较的改进框架。
这些举措正在产生涟漪效应,费城76人队主教练尼克·纳斯随后宣布,将仿照波士顿模式开展内部审计;金州勇士队史蒂夫·科尔则联合十余名教练发布联署声明,支持建立联盟范围的教练多元化基金,不过仍有质疑声音指出,当前行动尚未触及球队所有权层面的根本变革——NBA目前仅有一位非裔 majority owner。
未来挑战: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平衡
职业体育的变革从来伴随阵痛,某东部球队匿名助教透露,有资深教练私下批评马祖拉“破坏了行业潜规则”;另有多家媒体指出,倡议中关于“族裔配额”的设想可能遭遇法律挑战,但支持者认为,正如NBA早年突破肤色障碍开创全球市场,主动拥抱多元化的联盟将获得新一代球迷的情感认同。
在马祖拉的信件结尾,这位少帅引用了马丁·路德·金1963年的演讲:“我们并非在制造冲突,只是将隐藏的矛盾显现。”此刻的绿军训练馆里,印着各洲大陆轮廓的新队徽下方,那句“为所有梦想而战”的标语正在午后的阳光下泛起金属光泽,当教练席的自我革新与球员们的社会意识形成共振,或许职业体育真的能成为种族和解的实验场——至少在这座以三叶草为象征的城市,有人正试图让冠军旗帜承载更厚重的意义。









